沈显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队员序号:607

        2019年7月29日至8月2日,本人十分荣幸地参加了唐立新教育基金会2019CSS创享俱乐部国内游学活动,跟随重庆团到四川稻城亚丁参观考察。五天来,我们的汽车沿着G318和S217翻山越岭,穿隧道,过大桥,途经雅安、天全、泸定、康定、雅江、理塘和稻城,最终抵达亚丁,往返行程共达2000多公里。沿途我们历经了差异十分明显的气候,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自然景观。这些美丽而迥异的山川河流,难得一见的高山灌丛和高山森林,寂静的高山草甸和沼泽,神圣洁白的雪山、五彩缤纷的野花、独特的藏族民居,一群群牦牛,还有尚未成熟的青稞、油菜和豌豆,……,所见所闻,令人难以忘怀。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开阔眼界的旅行,而且也是一次十分难得而愉快的科学考察。因此,我想简单地总结一下自己在这次游学活动中的感受与收获。

        一、阅览美丽的川西风光,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说来挺有趣,在7月上旬,我的电子邮箱曾接收到“CSS创享俱乐部暑期国内游学活动”的邮件通知,但我只看了标题以为这是广告宣传,没有打开就立即删除了。过了几天,我的一位学生发微信告诉我,说我被中国科大寰英社推选为参加今年的唐立新教育基金会暑期游学活动候选人,问我是否收到通知,是否有空参加。这简直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我在2018年9月获得中国科大首届唐立新教学名师奖之后,年底就退休了。没有想到的是,2019年竟然还有这种机会!在得知这次游学活动内容有黄山、承德、深圳和稻城4条线路可选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四川稻城。

        我在很多年前就看过电视节目对川藏公路的报道,得知川藏公路的险峻与秀美,以及行驶在该线路上汽车司机的艰辛,但我从未走过这条G318公路。而这次我们从重庆出发到四川理塘这段路就是G318,大约从海拔700米开始的,翻山越岭一直上升到4600多米。我从不晕车,在车上不睡觉也不看手机,常用手机拍照,因为路上也有许多美景,所以沿途我非常愉快地阅览了美丽的川西风光和臧民村落,亲身体验到了国道318的险峻与美丽。

        出发当天的中午,我们来到雅安。一进入雅安境内,我发现当地农民的2层平房的楼顶部装满了雨水,是绿色的,说明里面有大量藻类。等我们到了餐馆,发现窗外遮阳布上长满了蓝藻而且发黑,我猜想当地的降雨量一定较大。果然,不一会儿,导游开始向我们介绍雅安的“三绝”,即雅女、雅鱼和雅雨。雅女是指历史上具臧汉混血血统后裔的女性;雅鱼是指生长在青衣江雅安段的一种鱼,传说鱼头上的一块骨骼长得像宝剑一样;雅雨是指雅安雨多,一年约有300天会出现降雨,这里被称为雨城。在车子出雅安城时见到一幅广告,一位雅女姑娘抱着雅鱼站在雨地里。由于我是生物学教师,对青衣江上游和下游为什么没有这种鱼感到好奇,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事情。恰巧,返程的那天中午,我们又来到雅江还是同一家餐馆用餐,见到“暂养活雅鱼”的牌子,我和重庆大学的苏老师一起去看看,老板很热情,他在水池里养了3条,费了好大的劲终于抓到1条让我们拍照,活雅鱼158元1斤!很高兴,终于见到了雅鱼,但雅鱼之谜仍悬着呢(其实,岷江和大渡河也有此鱼,鱼卵具毒)!

雅鱼口下位,鱼鳞细小,叫齐口裂腹鱼                           仙乃日雪山和珍珠海(有雾)

        我是第一次来到川西高原,沿途的蓝天白云是那么地漂亮,山坡上墨绿色常绿灌丛与草绿色落叶灌丛错落有致,阴坡阳坡泾渭分明,山头上绿草如茵,一群群牦牛悠闲自得地在草地上啃草。有些路段,公路就位于山脊的中央,路两边云海翻腾,或云雾茫茫,漂浮不定,仿佛我们的车子行驶在天堂里一样,甚至会让人产生一种奇妙的幻觉。

        7月31日,是见证奇迹的日子,我们终于进入到亚丁景区,激动不已。亚丁风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亚丁村境内,最早是1928年由美国植物学家兼探险家约瑟夫·洛克首次发现,并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报道,将亚丁介绍给了外界。亚丁景区主要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三座神山和周边的河流、湖泊和高山草甸组成,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三座雪山呈三角形分布,因当天雾大看不见雪山顶,只能看见融雪形成的小瀑布,以及山体风化侵蚀产生大量白色的细沙流淌在山脚下,貌似白雪。三个湖泊分别是牛奶海、五色海和珍珠海。三个雪山和三个湖泊形成的河流最终都汇集在冲古草甸,冲古寺就位于草甸下方的山口一侧。五彩缤纷的草甸正是张嘉佳的小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所描述的场景。今天这里被誉为“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慕名前来感受的人越来越多,神秘而静谧的亚丁不再宁静。

        五天来,我的感受是,这次行程最难爬行的是康定的折多山,弯道无数,直上云端!感觉最漫长的路是雅江县城两端的大峡谷,何止“十八弯”?从新都桥出发在钻过一座大隧道后到了雅江境内,迎接我们的是一个深壑的大峡谷。汽车顺着河流旁的公路而下,先经过一座大型的反“C”形高架桥后,再沿着河流另侧公路而上,绕过一座小型的反“C”形桥之后,汽车又回来原来的河岸边,公路接着从大型反“C”形高架桥下面再穿过去。就是靠像这样一圈一圈的螺旋公路才把我们送到峡谷底部。在快到雅江县城的时候,峡谷越来越窄,走着走着,眼看两侧的山坡简直就要相遇了,好像我们车子前方没有路可走了,这哪像一条国道啊!终于我们的车子在一处非常狭窄的路段“挤”了过去,路的另一边就是湍急的河流。正如诗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写的一样。这就是神秘而惊险的G318,让你始终猜不透路在何方。

雅江县的十八弯显示一小部分                                        二郎山新隧道西出口(下雨时摄)

        幸亏在G318修建了许多隧道,假如没有隧道的话,我们的行程起码还要增加2天。例如,天堑二郎山就在G318上,据说当年修建二郎山公路时,平均每公里牺牲了7位战士。为了缩短路程,同时为了给大熊猫留出活动通道,当年在海拔2200米修建了一条国内最长的隧道,长度4.3公里。近几年新建的雅康高速,在二郎山海拔1500米重新修建一条特长隧道,长度达13.4公里,靠东侧的入口处两块牌匾上写有:“曲折在二郎,青山绿水长”。这条新修建的二郎山隧道车子大约需要穿越近20分钟。在隧道的中间部位,建设者用红色和黄色的LED灯光在隧道顶部拼接成大型的国旗图案。同样,在雅康高速的康定段,共有6条大隧道紧密相连,在第5条也是最长的隧道内顶部也用LED灯光拼接成大型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图案。当我们行驶在一条漫长的好似无尽头的隧道中,却突然看见了大幅的鲜红的国旗或党旗时,怎么不令人兴奋呢?一种对伟大祖国的繁荣与强胜的强烈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在返程途中,我们的车子走新建成的雅康高速,经过了泸定县,当我们的车子驶过“川藏第一桥”时,桥下的大渡河水水流湍急,两岸青山峻峭巍峨,有一种宏伟的“一桥飞架南北”的感觉与气势。到达泸定县城后,我们在参观泸定桥时,耳边回想起当年毛主席的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以及那18位勇士飞夺泸定桥的历史画面历历在目。在这里,我们深切地接受了一场生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拓展视野,增长知识,拍摄大量的植物学和生态学的教学素材

        7月中旬,旅行社把这次行程计划发来后,当我看到我们要途径天全县二郎山时,格外地兴奋了一阵子。因为我教生态学30余年,每次都以南北走向的二郎山为例,介绍东坡与西坡植被分布的差异,即一山有阴阳。可我从来没有机会到二郎山进行考察,这次终于让我可以一睹“庐山真面目”了,你说我有多高兴。7月29日当天下午我们进入二郎山隧道,我看了手机时间,大约用了18分种穿过隧道。当我们驶出隧道后,又是风,又是雨,我抓紧拍了几张二郎山植被的照片。果然,二郎山的东坡与西坡,简直就是两重天!

        由于我长期研究的是华东地区植物,特别是对安徽植物比较熟悉,而对我国高原植被的物种组成不太熟悉。这就使我在课堂上介绍高原植被时受到一些局限,不敢介绍物种。这次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利用车子每到一个观景点的机会,抓紧了解周围的植物。特别在亚丁景区,让我对高原植被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收获颇丰。尤其是巴东栎的坚果非常特殊,一是果实相对比较大,成熟后开裂,便于及时萌发;二是壳斗非常小,坚果极容易脱落。我沿途见到好几只松鼠在地面上啃食巴东栎坚果,它很自在地坐在地上,一双前肢抱住坚果,嘴巴啃得不停,憨态可掬,引来不少游客的围观。

        五天的野外活动,我拍摄了大量的植物学和生态学教学素材。我原来在西北地区见过麻黄,高可达1米。而亚丁的麻黄只有10-15厘米高,竟然也结了种子。还有分布在高海拔的铺地柏,因为它怕冷,简直就像一块巨大的铁饼,静悄悄地平铺在山坡上,以得到地面辐射的保护。

        另外,在生态学教科书中,地衣与宿主植物之间的关系一直被认为是附生关系,对双方都无害,定义为中性关系。但这次考察发现,无论是冷杉还是落叶松,一旦被一种叫松萝的地衣附生以后,生长势便开始减弱,最终导致宿主死亡。所以,松萝与冷杉或落叶松的关系是偏害关系,而不是中性关系。我将在今后修订生态学教材时要把这个生动的案例添加进去。

        三、建议亚丁景区管理部门要高度警惕山蓼的蔓延所带来的巨大危害

         7月31日下午傍晚,我们从亚丁景区出来时,景区大巴车翻过最后一个岭在红叶儿村岔路口过来不久,发现公路两侧大量生长一种大叶子的草本植物,我以为是虎杖(日本虎杖),随着车子转弯下坡,海拔越来越低,这种植物越来越多,长势也越来越好,最终在游客下车点,我才看清楚这种疯长的植物,确定是蓼科植物,立马拍照。我沿着台阶往下走,遇到开花结果的植株,采集3粒果实,并拍照。在停车场附近的路边驳岸上有许多一簇一簇的这种植物,我以为是外来入侵植物。回到合肥后,我根据照片立即对其进行鉴定,原来是当地的一种植物叫中华山蓼(Oxyria sinensis Hemsl.),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木质化。叶互生于茎上,具膜质托叶鞘;叶片近肉质,叶缘近似波状。圆锥花序顶生,单性花,雌雄异株。瘦果两边具膜质翅。

         山蓼属只有2个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的高山地区。其中,中华山蓼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生于海拔1700-4000米。据记载,中华山蓼在四川稻城有分布。因中华山蓼生长快,适应能力强,耐干旱和贫瘠。近年有人栽培,作为饲料、药材及地面绿化用草。

        在正常情况下,中华山蓼与其他植物共同生长的路边或林下,不会形成大面积单一种群,也就没有什么危害。然而,在亚丁景区大门附近和景区大门向上1-2公里的公路两边,中华山蓼大量生长,排挤其他植物,形成了单一种群。由于中华山蓼的根木质化,冬天来临时地上部分死亡,可根还是活的是硬的,来年就会接着加粗生长。我在停车场向景区大门方向约30米处,发现路边一棵不到20厘米的中华山蓼已经把柏油路面挤胀开裂了(我未拍照片)。一棵小草怎么会把路面胀破呢?原来,这种植物地上是草,而地下是树根。由于是多年生,它的木质根会越来越粗,可把柏油路面胀破,也可把驳岸挤倒。它的破坏作用类似于同科植物虎杖(可在网上阅读日本虎杖在英国的危害)。考虑到景区公路建设非常艰难,大多路段的一侧都是石头垒砌的驳岸,一旦中华山蓼在路边生长,5-10年后就会胀破路面,挤垮驳岸。这是我最担心的,所以特地提醒景区管理部门,尽早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并采取措施,免得后患无穷。

1拍摄于亚丁游客返程下车点                                 2拍摄于亚丁游客中心出口附近

3拍摄于亚丁景区外停车场附近护坡处                       4中华山蓼具翅瘦果放大照片

        虽然这次国内游学活动是令人愉快而难忘的,但也十分劳累,因为每天的行程较远,要求大家早晨6点起床,一般是7点出发,尤其在重庆大学出发时是早晨5:50集合,当天要赶到康定的新都桥镇(具摄影天堂的美誉);晚饭一般安排在7点至9点,甚至10点。但相比较而言,两位司机是最辛苦。因为我们乘坐的是“重庆交运”的55座双门安凯牌大客车,这个“巨无霸”让我们在行驶途中感觉比较平稳舒适,但在频繁的弯道会车时其难度是可以想象的,需要高超而娴熟的驾驶技术。因此,我除了感谢唐立新教育基金会,感谢中国科大校友基金会与寰英社,感谢重庆游学团的团长、导游和队员们,我还要感谢两位司机。如果没有你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和帮助,我不会有这一次愉快而美好的旅行与考察。再一次表达我的诚挚的谢意!

                              2019年8月28日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