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6级本科生鹞落坪生态学野外实习顺利结束

发布时间:2018-07-30

        2018年7月10日至16日,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的12名本科生分为6个研究小组,在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顺利完成了生态学研究型野外实习。在沈显生教授、罗建川老师、和班主任刘振邦等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我们分别为各自的生态学小课题成功采集了所需的数据或标本。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皖鄂两省三县(岳西、霍山、英山)交界处的安庆市岳西县包家乡境内,是旨在保护大别山区生物多样性、涵养淮河和长江水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示范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属典型的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条件优越,动植物区系复杂,生物资源丰富,几乎囊括了大别山所有的生物种群和植被类型,保存有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和一大批珍稀、古老孑遗物种。

        实习前两个月,参加实习的同学组队报名,并初步确定研究课题。沈老师在动员会上又对各小组的研究课题进行修改和调整。经过两个月的前期准备和资料收集,同学们对自己的课题已有初步了解。到达鹞落坪后,沈老师主持实习工作部署会,根据保护区生态环境和近期天气情况,对六个课题逐一提出实施方案和时间安排,并反复强调安全问题,要求野外作业时都由一位带队老师陪同。

(参加鹞落坪实习的师生合影)

        实习期间,同学们对鹞落坪保护区内的典型生态环境及常见动植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型课题包括研究森林树木的拥挤效应、测定茶园土壤不同深度处的pH值变化规律、LED灯诱捕昆虫、研究织网型和游猎型蜘蛛落水行为的区别、对比苔藓层与裸地下土壤有机质的差异,以及生态因子对博落回叶形的影响。各小组白天在老师带领下前往不同的研究区域完成实验、采集数据和标本,晚上在实验室整理资料、分析数据和鉴定物种。有些小组野外作业量较大且需要上山,其余组同学也积极帮助他们,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效率。一周之内,各组的实习工作都在互帮互助之间和老师们的指导之下顺利完成了。实习的最后一天晚上,沈老师召集大家进行总结,交流了实习过程中的收获与心得体会。会后,师生一起进行了联欢,大家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轻松的夜晚。

(集体出发采样样品)

(研究森林拥挤效应的小组实地测量)

(研究茶园的小组收集土壤样品)

(研究LED灯光诱捕的小组夜间收集昆虫)

        生态学野外实习虽然野外工作较为辛苦,但也给同学们带来了满满的乐趣和收获。同学们不仅采集了自己小课题所需的原始数据和动植物标本,也在考察中增进了友谊,磨练了意志,走在山路上大家都会帮忙观察附近是否有其他小组可能需要的动植物样本,而不是抱怨天气炎热环境艰苦。

        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体验了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和规范的研究型论文的撰写过程,加深了对生态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保护生态的意识,更提高了科研素养,拓宽了科学视野。

        在这次整个野外实习过程中,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遵守纪律,勤奋工作,态度认真,互帮互助,得到了指导老师们的表扬。虽然生态学研究型野外实习的第一阶段即样品采集和数据收集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但后续的标本鉴定和数据处理,以及研究论文的撰写等工作,还需要我们大家继续努力。

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 石雨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