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上午,师生们参观了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昆明动物博物馆。该馆是一家动物专题博物馆,涵盖了云南“动物王国”和" />

我院2018级本科生西双版纳生物学野外实习圆满完成

发布时间:2019-09-05

        2019年8月12日至23日,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30名本科生在学院5位老师的带领下,赴云南昆明、西双版纳等地,开展一年一度的生物学野外教学实习活动。

        8月13日上午,师生们参观了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昆明动物博物馆。该馆是一家动物专题博物馆,涵盖了云南“动物王国”和临近省区几乎所有生态类型的动物标本。在博物馆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对云南省乃至我国西南地区丰富的动物资源、恐龙化石的挖掘、动物标本的制作与展示、入侵生物的巨大危害等等有了深入了解。同学们在参观的同时,还对昆明动物所的最新科研动态(如:草地贪夜蛾的防治等)有了一定了解。13日下午,同学们参加了昆明动物所安排的学术报告,了解了动物所的发展历程和科研成果,尤其是灵长类大科学设施建设及药物研发等方面的优势。郑永唐研究员向师生们作了关于艾滋病研究和防艾药物开发的学术报告,师生们收获颇深,同学们更是增加了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和学习动力。

        14日上午,我院师生前往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参观学习。这是我院自2005年开展西双版纳野外实习以来,师生首次参观该基地。同学们对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功能有所了解,加深了对身边常见天文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在天文台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深刻了解了生物学与天文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尤其是太阳历广场和赤道式日晷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太阳历广场向大家直观、形象地阐释了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和原理,同学们无不感叹古人的惊人智慧。

        15日一早,师生们从昆明乘车前往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沿途领略了云南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对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里,同学们开展了丰富多彩、充实的教学实习活动。首先,同学们参加了植物园安排的学术报告,权锐昌研究员为同学们介绍了“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使同学们对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以及野外工作的开展有了更深了解;赵江波博士给同学们介绍了版纳植物园中一些常见鸟类和观鸟技巧,为同学们后期在园里观察鸟类奠定了基础。随后,同学们参观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研支撑系统及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实验室,对生物学、生态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有了一定了解。

        在园区老师和沈显生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百花园、棕榈园、奇花异卉园、南药园、百竹园、藤本园和荫生植物园等专业园,奇异多彩的植物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各种植物为了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下生存而进化出了许多特有的形态结构,如马兜铃独特的花型、猪笼草特化的叶型、闭鞘姜螺旋盘曲的茎等等都令人惊叹不已。利用放大镜、植物检索表等工具,同学们还学会了在野外鉴定植物的方法。

        在环境教育中心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西园谱”园史馆和蔡希陶纪念馆,回顾了植物园从创办初期发展至今的艰苦历程,一件件陈列的标本和旧物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们扎根边疆、不畏艰险、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在民族博物馆,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西双版纳地区丰富生物资源的印象,也被傣族同胞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智慧所震撼。在植物标本馆中,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储存等程序,亲手查阅了标本馆中的植物标本。此外,大家还参观了植物种质资源库,零距离地感受了干燥间、中期储藏间和长期储藏间中的储存环境。

        在闷热的绿石林和沟谷雨林中,同学们看到了大板根、绞杀、老茎生花等热带雨林特有的现象,感受了两种雨林不同的环境特点,区分了歪叶榕和斜叶榕等植物。通过野外热带雨林的考察,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特殊植物现象背后的生物学意义。

        此外,通过白天自由探究和夜游植物园,同学们还观察到了松鼠、石龙子、蛞蝓、马陆、竹节虫等小型动物,对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有所了解,丰富了大家的动物学知识。

        西双版纳生物学野外实习的圆满完成离不开合作单位的积极协助,在此感谢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动物所及云南天文台的悉心安排和帮助。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相互协助,虽然挥洒了汗水,却收获了友谊和知识。白天大家一起参观学习,晚上各自思考和总结,利用日记、拍照、手绘等方式记录了自己的丰富收获。此次云南之行将是同学们大学生活中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

                                                                                                    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罗建川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