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2015级本科生西双版纳野外教学实习圆满完成

发布时间:2016-08-02

        2016年7月12日-21日,生命科学学院2015级30名本科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向往已久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进行生物学野外教学实习。

        15日下午,在植被繁茂的沟谷雨林,植物园的黄建平老师和黄自云老师分别指导两组同学考察热带雨林的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两位老师对各种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习性的讲解深入浅出,让专业知识较为匮乏的同学们感到受益匪浅。期间突降大雨,师生们真真切切地亲身体会了雨林气候,交流讨论进行得愈发热烈。

        16日,在蔡希陶纪念馆,同学们了解西双版纳植物园的发展史和蔡先生“把文章写在大地上”的故事。植物园创立者蔡希陶先生毕业于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他痴迷绿色王国,心系祖国人民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同学们。同学们还在荫生植物园观察了各种荫生植物为适应环境进化出多种多样独特的形态结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智慧。随后,沈显生老师以芸香科的九里香为例,指导同学们使用植物分类检索表将其检索到科。同学们很快掌握了这种方法,并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地进行了独立的尝试。下午,师生们来到傣族村寨了解傣族同胞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植物园的两位老师还为同学们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傣族人善用植物,花果叶为佳肴,铁刀木为良柴,野胡椒为香料,百草入药。屋前屋后繁盛的花木一派生机勃勃,自成美景又能物尽其用。傣族同胞的生活智慧给同学们带来诸多启迪。

        17日,师生们在中老边境考察生物多样性。磨憨口岸阳光明媚,奇花异草格外鲜艳。小镇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各种植物材料制成的工具、药品和香料使同学们再一次领略到植物对人类生存生活以及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大贡献。下午,师生们赶赴位于勐腊县的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沈显生等老师的带领下考察当地热带雨林的标志性树种——望天树。指导老师边走边为学生们讲解沿途所遇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同学们细心观察身边的植物与昆虫,积极踊跃地与老师交流互动,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学到了许多课堂上未涉及的知识。

        18日晚,同学们在贺赫老师和赵江波老师的带领下夜游植物园,并尝试仅仅依靠听觉和嗅觉,用心去聆听超越视觉的自然景色,从全新的角度感受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大家倾听虫子、鸟和蛙的叫声,细嗅草木散发的幽香,寻萤火虫,觅榕小蜂。夜游植物园的活动让同学们对植物园有了新的认识。

        19日上午,同学们听取了王西敏副研究员精心准备的环境教育科普的报告。王老师以饱满的热情为同学们普及环境教育知识,介绍环境教育的内涵、历史、发展现状以及重大意义,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所做的环境教育工作为例,加深同学们对环境教育的理解。19日下午,同学们来到植物种质资源库和植物标本馆,实地参观了种子冷冻保存的过程和植物标本的制作流程以及标本储存库,了解植物种质资源库和植物标本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最后,同学们来到植物园内的民族博物馆自行参观。博物馆展览出的各种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用具,无一不体现出人类巧妙运用自然资源的智慧。大自然其实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其中有多少秘密待我们以科学的手段发掘和应用!

        21日,师生们到达本次实习的最后一站——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动物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了生命的演化历史、云南省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物种多样性的情况,并带大家参观了各种动物化石和标本。

        本次教学实习由任课教师沈显生教授和邸智勇老师负责组织实施,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共有十多位专业老师分别为同学们进行授课。通过野外教学实习,极大地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加深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对当代生物学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生命科学学院2015级本科生 吴娅维、张晓雅等 供稿